中秋節,大家都知道要吃月餅。
但你可曾想過,為什麼偏偏是月餅成了中秋的代表點心呢?
原來,這背後藏著一段充滿智慧與勇氣的歷史傳說。
今天,就讓我們一起慢慢說起這段關於月餅與朱元璋的故事吧……
故事發生在元朝時期。當時蒙古人統治中國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:賦稅繁重、勞役不斷,許多人被迫流離失所,民怨四起。人們心裡都有反抗的念頭,卻苦於無法彼此串聯,因為元軍嚴加管控,一旦被發現秘密聯絡,就會遭到殘酷處置。
這時候,有一個叫做朱元璋的人,想要趁機推翻元朝,解救大家。他的軍師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聰明的方法。他注意到中秋節是民間的重要節日,人們習慣互贈月餅來表達祝福。於是,他提議把「起義暗號」藏在月餅裡。
劉伯溫命人把一張張小紙條寫好,上頭寫著:「八月十五夜,殺韃子,迎義軍!」然後將紙條藏進月餅內,再派人將這些月餅送進各地。因為送月餅在節慶裡十分尋常,不會引起元兵懷疑,這個計謀就這樣悄悄展開。
很快地,這個秘密指令傳遍各地。百姓們收下月餅,吃到裡頭的字條,心中都暗暗準備著。
終於,中秋之夜來臨。皓月高懸,城內外的百姓和義軍同時響應暗號,拿著農具、棍棒甚至家中的鍋碗器皿,奮力衝上街頭。
在朱元璋大軍的帶領下,人民裡應外合,殺聲震天。元兵在毫無防備之下,被突如其來的攻勢打得措手不及。這場起義雖然歷史細節因年代久遠而有不同版本,但人們相信,這正是朱元璋能逐步推翻元朝、建立明朝的重要一步。
從此以後,月餅不再只是中秋節的點心。它代表的不僅是「團圓」,還象徵著人民的智慧、勇氣和團結。這段「月餅藏紙條」的故事,也因此流傳千古,成為中秋節最具傳奇色彩的民間傳說之一。--故事出處《中國童話8 八月的故事》
📖 從歷史到繪本
這樣的歷史故事,對孩子來說可能既新鮮又有點遙遠。這時候,《布朗克:月餅裡的神祕紙條(中秋生活玩讀繪本)》 將一樣的情節融入到繪本中。
大家在中秋節一起吃月餅的時候,發現……咦?月餅裡面有紙條耶!
紙條上寫了什麼呢?難道,布朗克也要推翻老師??
👉「讓我們一起慶祝中秋節,吃月餅、賞月、吃柚子吧!」
透過繪本,小朋友不只會覺得好奇又好玩,還能在閱讀中認識中秋的文化與傳統。
Leave a comment